高新技術企業疑難解答
2019年安徽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條件滿足之沒通過高企認定原因
為什么機會增多了、政策放寬了,通過率也不見提高呢?安徽臥濤為大家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實用新型專利通過的周期為一年左右,發明專利通過的周期更長,要兩年到三年。大多數知識產權數量不夠,又急于申請高企的企業想保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項加分*快捷的辦法就是選擇軟著申請。企業純粹為了申報高企而申請軟著,知識產權關聯性低,甚至軟著與研發項目和產品的關鍵技術全不搭界,張冠李戴,這就導致企業知識產權評分不高。
新的工作指引中對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打分是由技術專家對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總體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沒有明確統一的衡量標準,對企業來說,成果轉化多多益善是一方面,成果與產品之間的關聯與有效轉化也是高分的重點。
技術成果是什么,怎么轉化的,應用在哪個產品中,應用的效果如何,是否產生收益等這都是企業需要詳盡描述的要點,部分企業“強行轉化”,知識產權跟項目和產品嚴重不匹配,成果與產品幾乎無關聯,那任你舌燦蓮花也無濟于事。咨詢熱線18755196600合作愉快
新的工作指引加強了企業對社保人員的檢查力度,尤其是鄉鎮型科技企業。而不少新成立的公司為了節省費用,往往核心創業人員甚至初創團隊的員工都不交社保,將錢省下來用于產品研發、生產、銷售。
此外,近兩年新成立的企業多以技術人才創辦為主,這類企業技術方面比較領*,但財務管理方面就相對松散。由于線上支付的發展,現在很多企業線上收款,直接進入賬戶,即使進入公司賬戶也很少開票,導致賬目混亂。
在后補充材料中常常容易出現制度寫明了有具體金額的獎勵激勵,但沒有發獎金、匯款或現金簽收的憑證等前后不一致的現象,使審核專家對其各項管理制度存疑,導致扣分。
對于中小型企業和初次申報的企業來說,對具體政策和申報過程不夠透徹以及編寫申報材料經驗不足也是一大難關。團隊缺乏實操經驗,不清楚材料具體應該怎么準備。
比如:研發人員不清楚研發項目怎么歸集,缺乏科學的設計和安排,照搬專利說明書;財務人員未設置研發支出輔助賬,數據前后不一致,企業審計報表與納稅申報表不一致未做說明;另外技術性不強,產品描述不清,科技成果佐證材料過于簡單,也會造成專家判斷認定不正確,影響申報結果。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是否做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比例、科技人員的占比、研發支出、高新收入等等,都會影響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申報成敗。
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咨詢熱線18755196600合作愉快